职业病危害项目预评价报告审查要点预防性职业卫生工程项目审查分为 2 部分:1、形式审查,2、实质审查。 ☆形式审查:为审查程序的合法性,包括行政审查的启动合法性、立项的合法性、范围的合法性、技术服务机构的合法性、过程的合法性、资料的合法性等; ☆实质审查:为审查工程项目的合法性,包括建设项目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预评价报告质量、竣工验收报告质量、初步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等。 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审查技术要点 (一)建设项目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审查 主要是对项目总体概况与工艺流程的审核。通过对项目的选址地点、性质、规模、生产设计能力、劳动定员、总投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经费的投入、总平面布置情况、生产过程拟使用的主要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的化学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及其布局情况,生产设备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程度等的了解,根据审核者的经验或参考相关资料,推断其申报材料中是否有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漏报。 例如:在参加中国石化成品油输送管道工程项目审查中,我们发现申报资料中没有储罐区储罐清洗流程,评价单位也没有对此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和防护措施的评价。一般情况下,该类工程是密闭操作的生产流程,产生化学有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在露天,成品油正常情况下无高浓度的高毒化学物,评价单位将其定为一般危害项目,但凭我们的经验,储罐区的储罐底往往会聚集大量的硫化物,尤其是硫化氢的毒性特别大,我省曾经发生过多次清洗储罐引起的中毒事故,多造成人员死亡。因此,我们要求评价单位重新对储罐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进行客观评价,并将该工程项目定为高度危害项目。 (二)预评价报告质量审查1、工程分析质量审查 ⑴ 建设项目概况的描述是否客观、准确、完整。尤其是要推断评价单位对拟建工程选址是否进行了实地考察,是否掌握了选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等; ⑵ 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评价是否符合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⑶ 对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化学名称、用量或产量的描述是否客观、准确、完整和符合逻辑。尤其是要正确推断评价单位是否正确考虑到了生产过程当中原料含有的混杂物、不同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剧毒物、原料不同进货途径的成分改变情况等; ⑷ 主要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布局,生产设备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程度的描述是否客观、准确、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