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西藏教育印象——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云南省临沧市教育局刘丽霞 2025 年 5 月 21 日至 31 日,临沧市政府马迎春副市长带领我市 11 名教育工作者参加由省教育厅、英国救助儿童会共同组织的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项目州、市教育局以及项目县相关人员赴西藏考察。考察的目的在于促进两省区教育工作者的相互学习沟通,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进展。10 天的考察中,我们走访了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等 5 个县(市)8 所学校,听评课 9 节,参加乡、村干部、家长、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座谈会、沟通会 11 次。此次考察,西藏基础教育的进展现状以及中英合作项目的实施情况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对促进我市民族教育和实施好中英合作项目颇有启迪。 1、法律规范化建设夯实学校进展基础 旧西藏时期,这里的教育形态以寺院教育、官办教育和私塾教育为主,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正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 5%,文盲率高达 95%。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中央对西藏的教育事业非常重视,通过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艰苦努力,在内地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以及国际友好组织的帮助下,西藏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借助“两基”攻坚规划的全面实施,根据自治区学校法律规范化建设标准,经过几年努力,学校在布局结构调整、提高规模效益、实施法律规范管理、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各级各类学校进展到 1010 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94.72%,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 22%。 我们访问的学校,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学校的校舍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新建,农牧区中小学基本完成了第一轮法律规范化建设任务,村完小以上学校均基本解决了危房问题,与当地较为低矮的民房相比,学校的校舍显得高大、雄伟、明亮而色彩鲜艳,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五星红旗飘扬下的建筑群就是学校。学校占地面积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生均校舍面积得到最大满足。这些学校都有实验室、微机室、音乐教室、图书阅览室、美术教室、德育室等,功能室的配备较为齐全。村完小以上的学校基本达到自治区二类学校以上的办学标准,农牧区教学点改造工作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拉萨这个有 57 万人口的市,从 2025 年起,每年从市级财政中拔出专款 100 万元对农牧区教学点进行改造,计划再用 5 年时间,教学点的校舍也将成为当地最好最美丽的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