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装配过程的主要危害因素及预防蓄电池作为一种方便适用的直流电源广泛用于发电厂,工矿企业变配电所和各类机动车。由于在铅酸蓄电池的装配过程当中涉及到铅中毒、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因而确保铅酸蓄电池的安全生产非常重要。目前,铅酸蓄电池已被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我国也一直重视铅酸蓄电池的安全生产,加强了对蓄电池生产装配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了《铅作业安全生生规程》等法律规范标准。一、 铅酸蓄电池装配过程当中的主要危害因素分析铅酸蓄电池装配过程当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主要是中毒、火灾、爆炸,以及高温灼烫、机械损害、腐蚀损害等。限于篇幅,仅对中毒、火灾和爆炸 3 种因素进行分析。称片、包片区,存在着大量的铅尘,属于铅的重污染区,易发生慢性铅中毒。铅中毒对人体的危害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在蓄电池厂工作的操作工患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比例高达 25%~30%。更为严重的是,铅中毒不仅局限在蓄电池厂里的成年操作工铅中毒反应,甚至周边许多儿童也出现了铅中毒的反应。2025 年 6 月,某县曾经发生数百名铅中毒事件。引起这些中毒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厂区内缺乏必要的排风环保设备,有的厂家虽然有,但是工作期间不开启,形同虚设,工人缺少必要的劳保用品以及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称片、包片是引起铅中毒的重点部位,必须要有完善的防护措施和排风系统。根据工艺要求,焊接区使用的乙炔、液化石油气火灾危险为甲类,氧气火灾危险为乙类。乙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 2.1%~80.0%(υ/υ),引燃温度在 305℃左右;液化石油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25%~9.65%(υ/υ),引燃熳度在 426~537℃左右。因此,生产过程当中最大危险因素是火灾和爆炸,假如在焊接极群和极柱过程当中操作不当,剧烈碰撞或离明火过近,温度太高等都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根据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正极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负极活性物质是海绵铅,电解液是稀硫酸溶液,当充电到 70%~80%电量时,正极开始产生氧气,当充电基本完成约 90%时,负极开始产生氢气。氢气是易燃易爆的甲类物质,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 4.1%~74.1%,引燃温度在 450℃左右,因此充电室内氢气浓度极易达到爆炸极限,一遇火源就会生产燃爆。例如,1991 年 7 月 3 日,某电站铅酸蓄电池室发生燃爆事故,造成 1 名巡检工死亡,充电设备和蓄电池严重损坏。事故主要原因是该蓄电池通风设备失效,造成室内氢气聚积,而巡检工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