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中毒及其预防镉是一种重金属,广泛应用于冶炼、合金制造、电镀、玻璃、油漆、颜料、照相材料、光电池、蓄电池、原子反应堆等工业项目。镉对环境的污染自人类开始冶炼金属就出现了,并随着其应用的增加而日趋严重。1993 年,国际癌症讨论机构将镉列为人类致癌物。20 世纪末,全世界每年生产镉 22000 吨。目前,我国每年由工业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的镉总量达 680 余吨。近几年以来,随着电子行业的迅猛进展,镉的需求量和产量逐年增加,导致其职业性接触者大增。同时,因为环境污染,普通民众也受到镉中毒的威胁。镉中毒在临床上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是因食入镉盐或用镀镉器皿贮放了酸性食物或饮料所致。急性中毒的埋伏期甚短,人食后 10~20 分钟即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重者出现大汗、虚脱、眩晕甚至抽搐和休克。病患由于剧烈的呕吐,胃内容物吐出,使镉吸收少,经治疗可较快康复。慢性中毒多由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镉引起。早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可有嗅觉减退或丧失,并可在门齿及犬齿颈部出现黄色镉环。慢性镉中毒的靶器管是肾脏,典型表现为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也可伴有肾小球损伤,造成高蛋白尿。中毒晚期由于肾发生结构损伤,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镉中毒还可出现骨软化病,表现为背和四肢痛苦、行走困难和自发性骨折。日本因环境污染在上世纪发生的“痛痛病”,就是因为镉中毒所致。镉中毒的治疗非常棘手。因为镉在体内半衰期长达几十年,非常稳定,而且目前也没有特异性的药物能清除体内的镉。常常进行尿检是早期发现镉中毒的重要手段。但需要强调的是,尿镉含量高并不一定就是镉中毒,它只说明有镉的接触,因为有时吸烟的人尿镉也会高。镉中毒的诊断主要看有没有出现肾损害,因此肾脏功能检查更为重要。目前镉中毒在职业病中占有特别大比例。为预防镉中毒,相关单位应遵循三级预防原则,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做好前期预防。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以根除毒物,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要降低毒物浓度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减少人体接触毒物水平。要保证不对接触者产生健康危害,其中心环节是加强技术革新和实行通风排毒措施,将环境空气中毒物的浓度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还应当设置必要的卫生设施,如盥洗设备、淋浴室、更衣室和个人专用衣箱。对能经皮肤吸收或局部作用危害大的毒物,接触者还应当配备皮肤和眼睛冲洗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