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 精准医疗战略合作介绍一、精准医疗背景上世纪 50 年代,DNA 双螺旋的发现促进了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和认知,美国更是斥资数亿美元进行肿瘤疾病的研究,以期攻克这一“绝症”,但是对致病机理碎片化的理解和研究并没有对现状有实质性的改观,随后,1986 年,诺 贝 尔 奖 获 得 者 , 杜 伯 克 在 著 名 学 术 期 刊 《 science 》 上 撰 文 :ATurningPointinCancerReseach:SequencingTheHumanGenome(癌症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测序),文中指出,要想更清晰的研究肿瘤疾病,必须对单个细胞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从而系统全面地解析人类疾病的致病机理,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完成将极大的推动人类对肿瘤地研究,并且将在人类生理和病理领域的探索发挥巨大作用。杜伯克的这篇短文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界的广泛关注,在克服种种困难之后,90 年代初,由美国主导,中、英、法、德、日六国共同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正式启动,历经十几年的共同协作和努力,在 2000 年宣布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工作。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正式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更是顺理成章地推动了癌症基因组时代的到来。2015 年 1 月 20 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疗计划(PrecisionMedicineInitiative),自此,“精准医疗”迅速在全球激起千层浪。随后,中国政府在 2016 年宣布启动中国版本的精准医疗计划,科技部在 3 月 8 日正式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 2016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二、精准医疗定义精准医疗如何定义?精准医疗是应用现代分子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结合患者的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并基于个体化基因检测,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从而“量身打造”出的针对性很强的个体化预防和诊疗方案。从已有的临床研究中可以得知,肿瘤是复杂因素导致的疾病,涉及众多的基因突变和其他致病因素。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完成推动了癌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使我们对癌症的病理分型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早期主要以病理部位命名,诸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后来,不同癌种结合细胞形态的认知使得对癌症又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化,诸如肺癌又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等);随着癌症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研究的深入探究可知,众多基因突变(驱动基因)地累积和机体微环境的变化,导致了肿瘤的发生,诸如:EGFR、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