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党的群众路线是必定选择 尊敬的党组织: “为民 务实 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首先,要清楚人民的含义。民,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写法都是一个眼睛,下面一个针一样的锥状物刺这个眼睛。远古部落时代,民就是俘虏的战士被刺瞎眼睛用来当奴隶的人。人民的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是不同的。今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成员和爱国者,都是人民。 一、民本思想的历史渊源。民本思想不是现在才有,早在唐尧时代就有记载和体现。大禹就明确训诫后人:“民可近,不可下(鄙视的意思),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民本概念。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可以说是形成了体系:孔子就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用德来教化,用理来要求;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提出“恩惠于民”,“平政爱民”“节裕富民”等思想。对待民众的态度和方法,历史上总结起来有十个方面:畏民、重民、得民、知民、宽民、爱民、教民、忧民、利民、富民,这些东西看上去很丰富、很圆满,但是古代民本思想是为君主服务的,是为维护君主利益而产生的,是为了“牧”民、“驭”民,从而巩固君主统治,并不是真正的“民本”。资本主义的为民、人权等,的确有它的进步性,但是资产阶级仍然是剥削阶级,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制度,是为少数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它的为民,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和欺骗性。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制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真正的民本思想,是真正为民的最高境界。 二、精英路线和群众革命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仅是在革命斗争形式上,革命斗争结果也截然不同。历代的农民起义,表面上看代表封建社会民众的利益,但是,最终轮回到为新的封建统治者谋利的工具,结果不言而喻。1840 年后,中国在帝国主义殖民侵略和封建残余势力的双重摧残下,极贫极弱,自强与变革是当时摆脱落后挨打和追求现代变革的最有力诉求。但是,晚清的改良派或革命派,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都走上了自上而下的“精英路线”。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们是革命思潮的最积极推动者,他们的自身利益也成为推动革命运动的主要动力,革命的目标仅仅是为了保护或者延续精英阶层的利益,或者说是由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凭借其自身的理念和经验构建起来的、看似符合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