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师眼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猎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与进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结合我们一年多的课改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感受: 首先,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答案的肯定的,因为它促进了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了课堂的高效率。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抱着学生走,之后进展为老师牵着学生走,而现在的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看“妈妈解放”的启示:妈妈的责任是让孩子吃饱吃好,而不是替代孩子吃饭,在襁褓中的孩子让当妈的最累,只有当孩子可以独立吃饭和行走时,妈妈才意味着得到了解放。我们老师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技能。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两个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讨论性学习为主”转变。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小组合作,异质同组,同质结对,竞争合作。老师重点抓小组长,小组长充当“老师助理”的角色,组内小展示由组长负责,班内大展示由老师负责,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就等同于“小班化”教学。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说敢问,敢上黑板展示,积极主动,争先恐后,学生活动人数多,密度大,课堂效果好,达标率高。 当然,实施课改有难度,有阻力,有风险。年纪大的、教学成绩好的不同意改,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那也是多年辛勤积累的智慧结晶,怎么舍得轻易丢掉?况且他们怕失败。反而年轻人接受新生事物快,思想单纯,没有顾虑,成为了课改的先行者。我属于前者。更主要的原因是:化学只有初三才有,短短的十个月时间容不得我们去课改;况且我们只有两个人,在教研这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迟迟未有行动。近两两年来我们出外学习的机会多了,看到其他学校轰轰烈烈的改革和随之带来的不凡的成绩,让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尝试着用新的模式,结果发现新的课堂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不错。再多和年轻老师沟通,互相取长补短,大大的提升了我校的化学成绩。 二、完全照搬他人的经验是否适用 我个人认为,应该先继承,再生成。没有“临帖”岂会“破贴”?就像练字一样,先看着字帖在田字格里书写,熟练以后,加入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