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处理学校、家庭、学生的关系问题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长的素质、教育观、人生观,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要素。实践已经证明,家长学校工作是搞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办好家长学校对提高全民素质、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推动教育社会化进程、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道耍的意义。家长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关系。孔子有句名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我按照孔子这句话的格式,给大家提出这样的建言:“三人同心,宝贵如金;三人同行,学生成龙”。学生的成长不仅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家长、老师共同的期盼。“望子成龙”这一想法是对的,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长为优秀的人才。但家长朋友们和老师们在“望子成龙”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那就是认为只有考上了大学,并且作了高官才是“龙”,所以,家长把子女能否考上大学,考上一流的大学作为子女是否成龙的标准,学校也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尺,这就有失偏颇。实际上,龙的职责是不一样的,有的播云、有的吐雾、有的撒雨,但都是龙;同理,社会需求的人才也是不一样的,只要自己的子女在社会上,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就都是龙。如果一心盼望自己的子女当公务员,做高官,这样的人往往成不了龙,甚至变成一条虫。有这样一个真实的的例子:有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看到自己的同学不少都分在了大城市,而自己被分配到县里面工作,与成“龙”的期望相差甚远,就一气之下,跳楼自尽了。家长朋友们,试想这样的结果究竟是龙还是虫?所以,望子成龙,不一定就非得让子女成为明星、成为经理、成为高官不可,只要自己的子女经过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就应该是一条龙。希望家长朋友在这个问题上,能够给孩子创造出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重点谈谈家长、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请家长朋友们看这个示意图:这个示意图,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学生的成长有其自身的因素,这是内因;二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构成了学生成长的外部因素,也可以说老师和家长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支撑。一、家长与学生的关系目前,国家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构建和谐社会必先构建和谐家庭。家庭、家长担负着教育子女成才的首要职责。在这里,我给家长朋友们提五条建议:1、要探讨独生子女教育的独特方法现代社会,家长们正面临着严峻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都是让着孩子的。做家长的不跟孩子一般见识,有的孩子打大人时,大人却不敢打孩子;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送到身边。不喜欢的东西,家长就不让它出现在孩子面前等等。学生离开家庭后,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让着他们。他们一旦遇到挫折时,就会感到这个世界变了,受不了,甚至厌学或讨厌社会。另一方面,现在的家庭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过去有些人老大没教育好,接受了教训,老二就可以教育好,现在没有这种机会了。孩子幼儿阶段没教育好,到小学阶段再来补救的话,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它的规律和特点。第三,中国社会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富裕过,叫做“不差钱”。我国有句老话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这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他们知道只有奋发图强,才能摆脱困境。而有些家长,给小孩子很多的钱,孩子拿着钱怎么能好好学习呢?这些家长们还说我给孩子这么多钱了,他都不好好学习。这是拿钱买孩子学习,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好孩子。大家应该明白,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能吸引孩子们学习的东西。做父母的应该认识到,'钱'离学习远,离吃喝玩乐近。给孩子很多的钱等于把孩子引向了吃喝玩乐的企图。等孩子长大后就不会挣钱,只会花钱。因为钱都父母给的,没有了可以向父母再要。这种培养孩子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是错误的,更是十分危险的。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要把孩子的要求分成两类:一是合理的要求,二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