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学美术新《学习指导要领》及教材介绍福田隆真佐佐木宰麻丽娟摘要:2008年日本开始实施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预定从2008年开始3年内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中小学美术学科也开始实行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增加了“共通事项”这项内容,其中关于形状和色彩以及促使意象形成的内容第一次提出并被编写到《学习指导要领》中。本稿主要解读日本新的教育课程方针,介绍美术学科新《学习指导要领》的“共通事项”,以及新修订的中小学美术教科书的内容案例,探讨对中国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关键词日本中小学美术学习指导要领教材一、日本的新教育课程日本从1947年开始,每间隔10年进行一次教育课程的修订。最近的一次修订是2008年开始,重新修订1998年的教育课程,可以说目前正处于新旧教育课程的转换期。而2008年的修订,是在接受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后充分考虑到以下7个方面来进行的。1根据修正后的教育基本法修订《学习指导要领》2生存能力理念的共有3掌握基础、基本知识和技能4培养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5为奠定坚实的学力确保必要的课时数6提高学习热情的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7为培养宽阔的心胸和健全的体魄而进行的充实的学习指导可以看出这次修订的关键词是“生存能力”、“适应力”、“学力”。这里的“适应力”是指综合能力,即发挥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能力、有自律的行为能力等与生存能力有关联的实践能力的综合。另外,对于学力的理解参考以下具体的3点:1.基础·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2.运用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而必要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3.学习欲望可见,这里的学力不仅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学习,还包括能一边运用知识和技能,一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自律的行为能力,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是学力的内容之一。二、小学、初中的美术新《学习指导要领》和共通事项根据教育课程的指导方针,小学、初中的美术新《学习指导要领》是结合以下几点而修订的。1.一边感受创造活动的喜悦,一边培养思考、判断和表现等进行创造性地造型活动所具备的基础能力。关注生活中的造型、美术的功能及美术文化等内容,培养在终身学习中所具备的主动的学习态度。2.适应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充分考虑学习内容的连续性,明确需要培养的资质和能力与学习内容的关联。这些资质和能力作为共通事项表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所共通的内容。3.通过充实创造性的体验活动,以及与形状、色彩的交流,培养对生活和社会丰富的态度,指导如何真切感受美术的功能和作用。4.体会鉴赏的乐趣,提高和丰富感受力、思考力,陈述自己的观点,带着自我价值意识相互评论。5.为提高对美术文化的传承和再创造的关注,积极进行鉴赏作品的活动和充实对日本美术和文化的指导。以上几点内容作为共通事项,促使基于造型要素和视觉语言的意象更加丰富。下面介绍的是关于小学和初中的共通事项的具体内容。1.小学图画工作学科中的共通事项在小学的图画工作学科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共通事项的内容表示如下:1年级和2年级:A通过自己的感觉和学习活动,了解形状和色彩。B以形状和色彩为基础,拥有自我意象。3年级和4年级:A通过自己的感觉和学习活动,把握形状、色彩和组合。B以形状和色彩感觉为基础,拥有自我意象。进而在5年级和6年级中:A通过自己的感觉和学习活动,把握形状和色彩、动向和深度等造型特征。B以形状和色彩等造型特征为基础,拥有自我意象。从1年级到6年级,作为图画工作的表现媒体的造型要素、形状和色彩等等,这些成为促使自我意象形成的方法,可以说和视觉语言的联系是一个有顺序,有阶段的过程。通过感觉来把握,不仅仅是基于视觉的形状和色彩,还有基于触觉和材质感以及带有湿度的空气感和环境气氛等多种因素。日语当中有许多丰富的拟音语和拟态语,如“哗啦哗啦、滑溜溜、亮闪闪、黏黏糊糊、湿润、闷热”等这些基于材料的质地、触觉甚至周围空气的感觉等表达意象的语言有很多。用形状和色彩来表现这些语言,通过鉴赏来接受和理解形状和色彩,对意象的形成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自己的感觉来把握,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