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施工方案为确保工程顺利展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贵州省有关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文件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本项目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的施工方案。一、工程简介及项目周围现状本合同段路线全长6.071031公路。路线自本合同段起点采用380m桥梁跨越季节性冲沟后设置雨格互通立交,以后为3公里长的路基和隧道,路基线路处于两山间的低凹处切右侧山脚经过,在营上村K53+830处采用隧道穿越大山。本合同段路线位于贵州一级高原面向南倾斜的斜坡地带,地势总趋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起伏剧烈。深切沟谷岸坡陡峻,陡岩发育,覆盖层较薄,大部分基岩裸露,植被稀少,为侵蚀-----剥蚀地貌形态本合同段地形起伏较大,从起点开始至终点,路线逐渐提高。二、指导思想及水土、环境保护的目的(1)指导思想首先教育本项目部干部、职工、施工人员、民工队伍从思想上认识到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和生产建设上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更为了后代子孙的长远幸福,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切实可行地采取各项措施,把各项实际工作做好。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方向,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针对水土流失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配置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对林地、旱地等流失轻微但存在流失潜在危险(坡度在15º以上)的,采取“预防为主”的保护措施,对新石场的开发建设项目,应视为重点防护区,加强预防保护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三、建立水土与环保机构及分工为确保本工程水土与环境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保证,本项目特地建立了水土与环保领导小组及机构,组长由项目部经理余隆友担任,副组长为副经理蔡正荣,常务为安全科长曾庆涛负责日常工作,组员由下列常务部门组成并分工:安全科曾庆涛负责对工程中有关水保环保的具体措施的策划实施和监督。财务科吴瑞基提供必要的专用资金的安排和供用。综合办李正华负责担任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和驻地建设部分的水保措施的实施。机料科杜素荣负责对水保环保物资的保障供给及采购活动。四、施工中水土、环保措施及经济技术保证措施1、在修路、筑路的过程中,对造成破坏地貌和地面植被的施工班组,提出要求制定水土保持规划,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对需破土动工的地方,施工前要采取预防措施,竣工后及时修复,避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对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等不合理的施工活动,在计划中应坚决制止。为了有利于保证安全,降低造价,一般情况下应先治坡面,后治沟底;先治支沟,后治干沟;先治上游,后治下游。在某些具体情况下,需要采取相反的作法时,必须经过科学论证,确定其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方可采用。2、根据各个类型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和开发利用的效益,确定其实施顺序,对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淤积下游水库、河道,危害较大的区域,应优先安排实施,对虽然危害不大,但投入少,开发利用效益大的区域,也应优先安排。因地制宜的布设蓄水型或排水型防护工程,防止水流下沟;保持种草主要在水土流失的坡地上实施,选种抗逆性强的优良草种。3、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师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如实进行记录,作好施工日志:一是现场情况的记录和描述。二是当天监理工程师对具体问题的处理。记录的内容包括:施工是哪个部位,开挖或填筑土方工程、石方工程、平整田面,筑埂,还是清基,碾压和砼浇筑;是苗木种植,还是人工种草。当天发生的质量问题,如土方筑埂是否坚固,边坡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土方密度是否符合规定标准,水平沟,水平梯田土埂、是否水平,是否按图施工,沟道工程是否进行了基础清基,土坝碾压厚度是否超过了规定的厚度等。4、突发灾害如暴雨洪水后,及时检查各项建筑物是否完好无损,如有损毁,及时测定其损毁部位的尺寸,并查明其原因,作好记载,总结经验。对周围区域进行检查,发现田坎(田埂)有缺口,穿洞等损毁现象及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