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大学生就业培训 就业培训:建立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连续数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率连年降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毕业生从事基础岗位甚至刚“毕业就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应届毕业生的收入水平看似在不断增长,但却远远无法赶上物价、房价的增长,“啃老”和“月光”似乎从个别现象变成了普遍现象。90 后的一代正在逐步登上社会的大舞台,但却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最近,部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我注)也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应届大学生就业的一些列措施,足以看出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 理论上讲,学生竞争压力大,对于用人企业来讲应该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在应聘者的竞争中,企业就可以支付更低的酬劳,获得更好的人才。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企业目前也面临这很大的招聘压力:招聘难,招到合适的人更难。很多企业负责人甚至表示,我们同意提供高薪,只要能招到我们想要的人。 面对这样“两头难”的情况,我们不禁会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了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 第一:大学教育的定位 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奠基者,纽曼在其《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提到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大学的本质就是传授普遍知识。而我们的大学生和学生家长所认为的大学教育更多的是学一门本事,将来好就业。或者说上一个好的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就能找到好工作,这样的理解和大学教育本质和初衷是大相径庭的。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批判大学教育和就业脱节,因为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就业。这也就从实际上造成了学生觉得自己在大学期间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但真正能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却是少之又少。不少用人企业在招聘时都会明确表示,只要有工作经验的人。仅“工作经验”这一条,就在应届毕业生和用人企业之间建立了巨大的“鸿沟”。 第二:中国的产业进展现状 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这个称号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大,从业人员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在科研、设计、金融等等方面和发达国家差距非常明显。而大学毕业生在制造行业需求量相对是比较低的,因为制造业对人员学历素养要求相对不高,企业无需花费大量的资金,招聘大量的高素养人才。拿苹果手机为例,研发和设计都是由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美国总部进行,而生产制造则通过外包,多数由位于中国的代工工厂进行生产,这些生产线上的工人并不需要具备大学学历。再加上近年来中国实体经济增速降低,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