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型中的应用厦门市禾山中学李秀梅摘要: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课中的热身、文本解读、文本复述、文本记忆及文章仿写任务,实现阅读课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信息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建立新的阅读图式。关键词:图式理论思维导图阅读高中英语教科书中每单元的reading为单元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作为精读课,它集本单元的话题、词汇、语法为一身。而且大多数的课文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完全理解课文体裁、题材难,记忆课文词汇难,理解语法也难。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深入浅出地开展教学活动,达到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本人认为图式理论指导下的思维导图阅读法是可行的。一、理论综述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Tony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大脑思维能力的记笔记和整理知识的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大脑的思维、想法呈现出来。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全新的笔记模式,即运用图像、线条、色彩、关键词等刺激大量思维和记忆的要素,把大量枯燥的文字资料或大堆纷繁复杂的思路和线索,整理成为一目了然、重点突出的放射状导图,让我们的大脑能够进行最有效的吸收和消化!因此思维导图对分析文章结构,同时对文章进行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归纳整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我们还可以用思维导图背课文,可分为四个步骤:识图、复述、忆图和背诵课文。另外一个相关的理论是图式理论。图式schema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当代知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现代图式理论专家Widdowson(1977)认为,图式是认知的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比如,我们见到某种动物的图片,就能很快想起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很多有关该动物的知识。这说明该动物的外观特征是与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是联系在一起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所以说,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另一个专家Rumelhart把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根据图式理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个图式构建的过程。那么,根据图式认知原理,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建立有关文本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以及形式图式,并在阅读过程中激活相应的图式,同时增长词汇知识及增进对句子的理解。图式是语义记忆网络中的一种信息贮存结构,它在阅读理解中发挥着预测、选择、推论等重要作用。读者大脑中已有的图式制约着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显然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利于图式的建立。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型中的应用阅读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一个从信息获取到信息处理、信息内化、信息应用的过程。那么借助思维导图我们可以让学生把思维活动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及形式图式,培养其思维能力,并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中另一个重要环节-记忆,最后应用思维导图仿写文章。具体做法是:首先利用问题或者任务设置引导学生把课文转变为思维导图-先是文章的结构脉络题,然后是课文中的关键词及重点需要掌握的四会词汇,相对直观地表达课文的全貌。然后给足学生时间,督促他们在此课文思维导图上进一步理解、分析并背诵课文,实现快速记忆。即首先得对课文的结构(包括段落、情节、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才是对句子的准确记忆。最后是借助这个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开展仿写活动,完成知识的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促进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与应用知识。下面我以人教版模块5第一单元的课文“JohnSnowDefeats“KingCholera”的教学设计为例。Step1.WarmingupQ1.Whatcanyouthinkofwhenyoureadthetitleofthisu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