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小年吃灶糖的故事介绍_小年一般做什么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下面是细心推举的小年吃灶糖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年吃灶糖的故事 小年吃灶糖的传奇一: 传奇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谈的灶君奶奶的嘴。 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需随时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很多保存食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方法食用。西方一般一个村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就足够了,在中国必需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奇,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依据汇报来打算下一年对这家是嘉奖还是惩处,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连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详细操作方式:由于一般每家在灶台四周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经旧了,面目黢黑。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利”,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 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 小年吃灶糖的传奇二: 另据传奇,北宋时期的宰相吕蒙正从小家境贫困、四处流浪。后来,他和母亲栖身于彰德府东北永和县境内的一座寺院内,即现在的安阳县曹马村洪元寺。寺内的长老,满腹经纶,且有一手做风味小吃的绝技——制作芝麻糖。 吕蒙正虽一贫如洗,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所以深得长老器重。长老不仅每天教他读书识字、吟诗作赋,还常赏些芝麻糖让他母子品尝。公元 976 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灶”这日,人们都在忙着送灶王爷上天。吕蒙正见百姓用食物供奉灶王爷,而他没有东西可供奉灶王爷,便用寺院里的芝麻糖粘到灶王爷画上。 待灶王爷返回天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