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24 年上海高考零分作文:我该怎样穿越高考的沙漠?高考作文(学生版) 本人劳苦一员,除了在电影电视和电脑上看过沙漠的画面,还真的无力到那广袤无垠的沙漠旅行过。当然,假如从所在地生活环境,甚至于周遭文化氛围看,又算见识过什么叫沙漠了。 其实,一提到穿越沙漠,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考。为什么说高考就是穿越沙漠呢?从光明里说,穿过高考的沙漠,你就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或重点的大学,或高薪的工作;但从阴暗里解读,中国大多数人的高考就是不熟悉道路又没有导航经验没有导航设备却通往无垠沙漠的不归路! 说中国的高考是一条通往无边沙漠的不归路毫不夸张。首先我们从结果看。根据中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来计算,以平均智商来说中国应该有 170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 170 多的诺奖欠债,难道不是高考的间接“成果”吗? 也许你会说,我们才不稀罕什么诺奖,多几个诺奖有什么了不起?但事实上,你有 170 多的诺奖欠债,也就有同样比例的重大原创科技欠债。更进一步说,你的民众包括普通工人,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有同样比例的欠债。正是这个在腐败丛生的社会中为了追求唯一的公平而以牺牲全民创新能力为代价的高考制度,成为了制造创新沙漠的罪魁祸首。 一个全民丧失了创新能力的国家。你的企业拿什么做经济增长点?企业缺乏经济增长点。怎么提高就业率?作为大学毕业生,假如缺乏创新能力,你凭什么创业又凭什么要创业成功?所以结局就是,要么山寨别人,要么给别人打工,成为“著名的”世界加工厂。 我曾经在一篇《高考改革万言书》里说过这样的话:与文革时将“知识青年”发配“上山下乡”相比,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可以说是挽救了一代人;但是从毁灭全民创新能力的角度考察,现行的高考制度则同时又是毁掉了一代人。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不能照搬美英等西方国家诸如将中小学成绩作为高考录用参数,也不能将中小学校长或老师的推举作为高考录用参数,更不宜实行各高校自主招生等被世界证明是培育创新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成功模式,当然更不能将社会上某一机构的成果或特长认证作为高考录用的参数,一切皆因在缺乏真正权力监督的体制下,诚信缺失必定导致腐败的更加肆无忌惮。所以,不得已,我们实行的是以死记硬背为宗旨的高强度高难度题海疲劳战术。这种战术的唯一功绩,就是通过大量的高强度题海,将芸芸学子折磨到身心疲乏心力交瘁奄奄一息,然后再将伤痕累累的幸存者作为最后的胜者“择优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