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习题课(一) 力的概念 受力分析一、教学目标1.确切理解“力”的基本含义,知道力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2.熟练掌握重力、弹力、摩檫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的判断。3.掌握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二、重、难点分析1.进一步理解“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本质和形式;掌握弹力、摩檫力大小及方向的判断,会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是本节习题课的重点。2.正确理解摩檫力大小计算的确切含义,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是复习的难点。三、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四、教具幻灯片、投影仪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投影下面的知识框架)本 单 元知 识 结构(教师提 问 与学 生 回答 相 结合 或 在课 前 印成 复 习提纲让学生填写)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为牛,符号为 N。⑴ 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力是不能脱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这一点在受力分析时要特别注意);⑵ 使物体产生形变和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产生加速度);用心 爱心 专心力概念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效果: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分类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性质:重力: 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弹力: 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力的分解|F1 - F2|≤F 合≤ F1 + F2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没有只对其它物体施力而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力的物体,也没有只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而不对其它物体施力的物体.如果甲、乙两个物体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则甲、乙两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若以甲为研究对象,则乙称为施力物体,甲称为受力物体,乙对甲的作用力叫做作用力,甲对乙的作用力称为反作用力;同样,若以乙为研究对象,甲也对乙有力的作用,此时甲称为施力物体,乙称为受力物体,甲对乙的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乙对甲的作用力称为反作用力.⑷ 力的三要素及图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表示一个力时必须具备这三点)⑸ 力的命名:根据性质命名的有重力、弹力、摩檫力等,根据效果命名的有拉力、支力、压力等。2.力学中常遇的三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1)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受到的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