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基础上,将已学过的数学工具用于解决物理问题,将公式、图象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并加以运用,理解、掌握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重点难点】 理解两公式的推导思想及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速度图象的信息: (1)可以反映出运动物体任意时刻的速度。 (2)此图线斜率就是此运动的加速度。 (3)匀速直线运动在速度图象上可以用速度图线跟相应的时间“面积”,求出位移。 2、匀变直线运动特点: (1)加速度不变 (2)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并向学生指出:此两点本质相同,只是从不同的侧重点上来反映的。二、新课教学 (一)现有一初速度为 V0,加速度为 a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如何随时间变化呢? 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多个不同角度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留时间让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推导: 1、紧扣匀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 a 不变的这个特点,再根据 a 的定义式,即可。 据 a=,因为 a 不变 得: vt=v0+at 2、启发学生从图象角度来处理 注重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用心 爱心 专心 3、亦可从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出发,3 采取归纳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要求较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对 vt=vo+at 应对其矢量性有深刻理解,我们一般是先规定正方向,再进行应用。 例 1 某汽车紧包刹车过程加速度大小为 6m/s2,初速度为 12m/s,试求汽车在第一 1 秒末,第 3 秒末的速度。分析: 汽车在刹车时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且当速度减为零以后,则汽车将会停在原地不动。 解:根据题意:vo=12m/s,t1=1s,t2=3s,a=-6m/s2。 设经过 to 时间,汽车速度为零。由 公式 vt=vo+at,可得: t0===2s 因此:v1=v0+at=12m/s+(-6m/s2)1s=6m/s v2=0 通过此题应让学生明确应用物理公式解题时,一定要跟物理过程联系起来,不能只套公式。 (二)上面,我们知道了匀变速直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那么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又如何呢? 留时间让学生思考。(老师提示,点拔) 1、我们知道 v=s/t,故 s=vt(v 表示平均速度) 而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可以举例形象说明)。 到此,需强调 v=仅限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应说明公式中的物理量与物理过程的严格对应性。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推导: s=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