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电磁学 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关于光的电磁说一节,内容大多类似科普常识的介绍,没有太难以理解的理论,可以指导学生看书、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有关问题, 1、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但光是什么波呢? 2、我们知道,一切机械波,包括声波在内,都需要有介质存在,机械波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但是光在真空里却能够传播,这如何解释呢?有关教学的内容介绍 一、光的电磁说 19 世纪 60 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从理论上推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跟实验测得的光速相同,在此基础上,麦克斯韦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的假说.这就是光的电磁说. 20 年以后,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证明电磁波也跟光波一样具有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性质,测得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确实等于光速,这就从实验上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 注意:这一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在中学阶段不做过高的要求,教师可以将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分析清楚,之后采取自学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二、电磁波谱 电磁波里能够作用于人们眼睛并引起视觉的部分,只是一个很窄的波段,通常叫做可见光.在可见光波范围外还存在着大量不能引起人的视觉的电磁波——红外线、紫外线和伦琴射线等. 1、红外线 1800 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用灵敏的温度计在可见;光谱红光区外侧,发现有显著的热作用存在,这说明这里有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它的波长比红光更长,后来就把这种射线叫做红外线.红外线最显著的作用是热作用,所以,可以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以及进行医疗等. 它的优点是能够使物体从内部发热,效率高,效果好.红外线的波长比红光还长,因此衍射现象比较显著,容易透过云雾烟尘,可以在军事上用于通信、定位、跟踪和夜间摄影等. 由于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并且不同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不同,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然后用电子仪器对接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察知被测物体的特征,这种技术叫做红外线遥感技术,用心 爱心 专心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监测森林火情、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预报台风和寒潮等. 2、紫外线 紫外线是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在 1801 年发现的.在可见光的紫光区外侧放一张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