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多媒体的运用,为物理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一些较难操作的实验、较难理解的概念,如今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常规教学也有其特点和优点,也有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做法与见解。 在物理教学中我不是每一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教学,如一些可以用真实实验很好说明物理概念或规律的实验,通常我们都亲自动手做一做,让学生们感受一下其中的过程与方法。我对多媒体的运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模拟一些现象模糊、抽象的实验 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可见度低,教室后面的同学往往不容易观察清楚,此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或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完成。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由于受条件限制且具体的光路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大多数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成像情况,影响了探究的效果和功能,对学生的掌握形成了障碍。我就先利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物演示增强了效果:用两条红线代替光线慢慢延伸至凸透镜经折射后按照不同情况延伸方向不同,在适当位置形成不同性质的像,再伴以声音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展露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不但弥补了常规演示的不足,同时声音和色彩也给学生留下了直观印象,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加深了感知程度,提高了学生动态思维能力,物理概念的抽象性降低了,而物理规律却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还有,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讲解分子动理论时对扩散现象的微观过程、飞机升降力的原理等,我就利用 FLASH 制作了动画,这样可把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形象帮助了学生的理解。 二、模拟较难完成的实验 有的实验,由于条件限制,课堂演示时往往不容易成功。如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后叫一个学生拉一下,拉不开,就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采用多媒体,可以在课堂里模拟 300 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 2 匹增加到 4 匹、8 匹,直到 16 匹,再配以紧张而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了现场实验情景,所有学生都十分投入。采用多媒体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对大气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再如做测量大气压强值的托里拆利演示实验时,由于无法改变教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