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冬至习俗与由来简介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到了冬至的时候,标志着一年最冷的时候即将来临,那么关于冬至习俗与由来是怎样的呢?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冬至习俗与由来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冬至的由来简介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 270°,于每年公历 12 月 21-23 日交节。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连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值得留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四周,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 8 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冬至的由来传奇有许多种,传奇最多也最可信的是,冬至起源于汉代,但进展兴盛于唐宋时期,始终连续相传至今。汉朝以冬至为“东节”,官府要进行庆贺仪式称为“贺东”,这一天就是我们现在的国家假期,要放假休息。《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家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很隆重的。而到了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进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也要和皇帝一起庆祝。 冬至的物候特征是什么 冬至第一候:蚯蚓结此时众多蚯蚓交缠在一起,结成块状,缩在土里过冬。 冬至第二候:糜角解糜和鹿相像而不同种,鹿是山兽属阳,糜是水泽之兽而属阴。夏至一阴生,故鹿感受阴气而解角;冬至一阳生,故糜感阳气而解角。 冬至第三候:水泉动深埋于地底之水泉,由于阳气引发,开头流淌。 冬至习俗 祭天 历代统治者都要于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在冬至日必需进行的一种仪式。 北宋时祭天多在京城的南郊进行,明清时则在北京天坛的圆丘。圆丘在古代即是高出地面的圆土丘,它像征着天圆,故用来祭天的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