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参考思路分析 把握好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两个概念,是能够正确分析和求解摩擦力的关键.分析时注意“相对”的物理意义,即选取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判定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动即可确定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若两物体的位置未发生相对变动,但其中一个物体有发生相对位置变动的趋势,就可判定两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在判定摩擦力时还要把握好两物体间有弹力的作用 合作与讨论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都分别是什么关系?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从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f=μN 得动摩擦因数 μ=,能否说动摩擦因数和摩擦力成正比,和正压力成反比?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你能否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如果说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对吗? 3.请举出几个生活中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的例子. 4.两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就一定有静摩擦力吗?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知识总结 与高中研究的以地球为参考系的物体运动相比较,相对运动的理解相对困难一些,但相对运动是对物体研究的另一个突破口,它可以使物体的运动过程便于研究,从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新思路.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可以尝试用相对运动的思路来分析问题. 相关链接关于摩擦现象的本质 从 15 世纪至 18 世纪,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解释摩擦本质的凹凸啮合说.这个理论认为摩擦是由于互相接触的物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的.两个物体接触挤压时,接触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啮合.如果一个物体沿接触面滑动,两个接触面的凸起部分相碰撞,产生断裂、磨损,就形成了对运动的阻碍. 继凹凸啮合说之后,英国学者德萨左利厄斯于 1734 年提出粘附说.他认为产生摩擦的真正原因在于接触面间的分子力作用.表面越光滑,接触越紧密,分子力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摩擦力也就越大.按照这种观点,经过充分研磨的玻璃表面间的摩擦力将增大,与凹凸啮合说的推论相反.后来的实验证明粘附说是合理的.20 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对摩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到 20 世纪中期,诞生了新的摩擦粘附论.新的摩擦粘附论认为,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无论做得多么光滑,从原子尺度看还是粗糙的,有许多微小的凸起.把这样的两个表面放在一起,微凸起的顶部发生接触.微凸起之外的部分接触面间有 10-8m 或更大的间隙.这样,接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