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南平市水东学校 魏日金 [摘要]:猜想与假设是探究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科学探究能力的水平,因此,在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本文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物理教学实践,结合目前学生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从而总结出一些方式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关键词]:探究教学 培养 猜想与假设能力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是研究者根据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猜想与假设是探究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科学探究能力的水平,因此,探索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猜想与假设是对问题中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做出的假定性解释。作为一理性思维的形式,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在科学探究中,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除了为探究活动指明方向外,还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下面就探究式教学中的 “猜想与假设” 要素,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1.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策略1.1 创设含有丰富信息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猜什么探究教学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于学生不可能像科学家一样在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面前,根据自己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敏锐的感觉提出科学的猜想和假设,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在符合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凸显出一些问题解决方式或答案的信息,使创设的情境对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暗示性。这样学生在猜想与假设时,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不至于做出一些毫无边际的猜想与假设,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探究压强概念时,提供这样的情景:某学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河边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他们体重看起来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的差别。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则宽而浅。该学生感到这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学生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后,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体重相当”判断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有关。“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则宽而浅”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成反比,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