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收费制度与管理收费制度:(一)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提供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低保家庭学生教科书补助。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省和地方按比例分担;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资金由中央承担,提供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低保家庭学生教科书补助资金由市和区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中央和市、区承担。(二)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公用经费。在免除杂费的同时,落实省制定的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即小学每生每学年 300 元、初中每生每学年 500 元。公用经费补助由中央、省和地方按比例共同承担。(三)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四)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实施教师绩效工资。(五)对于外地转入、外来务工子女(不分城市、农村)在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安排农民工(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三、具体政策措施(一)落实改革所需地方资金。免收学杂费资金、补助公用经费资金由中央、省、市和区按比例分担,城市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由中央承担比例为 5:1:3.2:0.8,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由中央和省承担,承担比例为 6:4。(二)完善义务教育中小学经费预算编制制度。科学规范的义务教育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是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城乡义务教育中小学经费管理的关键环节。预算编制制度逐步完善。1、按照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中小学经费实行“校财局管”。各项收支统一编入区级财政预算,并由财政部门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资金支付。2、中小学预算以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村小(教学点)纳入其所隶属的乡镇中心学校统一代编到校。3、按照国家、省下发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计算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并全额纳入年初预算。4、中小学支出预算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支出(人员经费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项目支出等。5、中小学预算要清晰地反映学校所有收支项目,做到完整准确、公开透明。(三)建立中小学义务教育保障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1、财政部门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开设“田家庵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专户”,用于中央、省和地方的义务教育保障资金的支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