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答案解析课程代码:0370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规定中国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的条约是(D)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解析: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破坏。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段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1887年——《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黑龙江以北60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余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改订伊犁条约》和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去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及澎湖列岛给日本。2.1895年,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救亡”口号的是(A)A.严复B.孙中山C.梁启超D.康有为解析: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9年,组织翻译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制《四洲志>。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1895年,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此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他指出根据这个规律,中国如果拒绝变革就将被先进的西方民族所淘汰。(1898年正式出版)。1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3.1899年11月,强租广州湾,把云南、两广划为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B)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日本解析: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19世纪70至80年代,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侵入云南;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吞并流球,侵犯台湾。中国陷入了严重的“边疆危机”之中。1898年3月,德国强租胶州岛,将山东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899年11月,法国强租广州湾,并要求清政府不得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滇、桂、粤三省便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1898年2月,英国要求清政府不得将长江沿岸各省租与他国,长江流域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6月,强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99年;7月强租威海卫。1898年4月,日本要求清政府不得把福建国让予他国,福建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1889年9月至11月间,美国照会各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4.天京事变后,率部出走的太平天国领导成员是(B)A.李秀成B.石达开C.杨秀清D.韦昌辉解析: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它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造成了严重的危机。提拨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5.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C)A.同文馆B.江南制造总局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D.外务部解析: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任命恭亲王奕䜣、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为总理衙门大臣。6.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解析:《劝学篇》共二十四篇,四万余字,“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所谓“本”,指的是有关世道人心的纲常名教,不能动摇;所谓“通”,指的是工商学校报馆诸事,可以变通举办。全书贯穿“中体西用”精神,主张在维护君主专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