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竞赛规则:(一)机器人打保龄球比赛规则初中组:机器人打保龄球比赛规则1、场地示意图2、比赛场地规格:(1)机器人打保龄球比赛规则的场地为一块长240厘米,宽180厘米的白色底板,底板上绘有深色地板砖线,线宽1厘米。线间距离为20厘米;另外一块130厘米×40厘米的浅红色区域为机器人的起始区域(见附图一、二)。(2)场地设施主要由发球台、斜坡、保龄球、保龄球托板、保龄瓶、黑色围墙板等组成。具体为:A、发球台:为长方体形状的积木块一块,(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30厘米)表面绘有20厘米×20厘米的地板砖线(见附图),其摆放位置见图示坐标位置。B、斜坡为1)、机器人上行坡: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0厘米、60厘米、宽50厘米,白色(见附图),其摆放位置见图示坐标位置。2)、保龄球赛道坡:两直角边长为30厘米、40厘米,宽50厘米棕黄色(见附图),其摆放位置见图示坐标位置。3)、机器人下行坡: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0厘米、100厘米,宽30厘米白色(约30度,见附图),其摆放位置见图示坐标位置。C、保龄球:2个颜色为黑色、黄色,直径为8厘米的塑料玩具保龄球(或普通的网球),摆放位置见图示坐标位置。保龄球重:25克摆放位置见图示坐标位置。D、保龄瓶:塑料保龄瓶(玩具瓶)10个,瓶高:15厘米;瓶重:30约克(或用“太子奶”饮料空瓶装水制作)。保龄瓶摆放位置见图示坐标位置。E、保龄球垫托:直径为4厘米、高2厘米圆托,浅色,保龄球置于圆托上,保龄球垫托摆放位置见图示坐标位置。F、保龄球道及场地四周镶有10厘米高、2厘米厚的木质深色围墙板。G、机器人起始点为30厘米×120厘米的浅红色区域。H、地板砖线宽为1厘米,黑色。3、机器人设计与器材要求:(1)可以使用本届比赛限定教育机器人套装器材设计、搭建、制作机器人,但机器人的创意、设计、结构搭建与程序设计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并体现他们的创造性与创新精神。机器人部件之间的衔接可以使用胶水、螺丝钉等材料固定。(2)机器人体积大小、重量不限。(3)电子器件:可编程处理器一个,马达、传感器(端口)使用数量各不超过3个。(4)搭建机器人的“积木块”不限。本届竞赛要求参赛者对他们的机器人进行个性化的装饰。(5)使用电池的电压不超过9V。(6)各代表队须自备电脑和竞赛所需的机器人套装器材并带齐常用工具、电源接线板、转换插头等。4、竞赛要求:(1)单项竞技赛各组别的出场参赛顺序,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话区号由小到大排序进行比赛。单号使用1号场地;双号使用2号场地。(2)任务要求:机器人从起始区域出发,上坡至发球台上,分两次抓取黑、红颜色的保龄球后,将球投入保龄球赛道内,撞击保龄瓶,然后沿机器人下行坡下行,并回到起始区域止,当机器人身体的任何一部分进入起始区域后,计时结束,则一个回合结束,参赛队员经裁判员许可取回机器人。(3)任务结束,参赛队员可将机器人放回指定地点,不得增加或减少部件、转换程序、重新调整机械结构、安装运输物等,比赛人员迅速离场。(4)本回合的任务要求必须在2分钟内结束,超时为任务失败。(5)单项竞技比赛将取消决赛,按照三轮比赛中的最好成绩排名确定奖项。(6)机器人在起始区域的摆放位置,应该是其身体的任何一部分不得越过起始区域的边线。5、计分:机器人完成任务的得分加上完成全部任务所用时间的得分为每一回合的得分成绩;(1)任务得分:从起始区域至上坡道下——10分爬坡中保龄球台上——20分;每抓起一个保龄球并投掷成功——30分;击倒保龄瓶的数目——每击倒一个保龄瓶计5分;下坡回到起始区——20分;任务得分的基本要求是:每项任务的得分必须建立在前一项任务得分的基础上。完成全部任务的时间得分:每1秒钟为1个分值,精确到百分之一秒。任务失败:(2)没有完成任务A、机器人只完成部分任务,根据完成部分任务的分值计分;B、机器人没有完成一项任务,则分值为零分。(3)完成任务超时A、只根据完成任务的分值计分,不计算时间分;B、扣除超时占用的负时间分值。(4)竞赛成绩得分相同,以机器人技术设计最好并且重量最轻者(不包含电池)为优胜。竞赛期间,凡是规则中未尽事宜由竞赛裁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