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腊八节的起源及养生秘诀 腊八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节,古时叫“腊日”,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传统节日。从广义上来讲,夏历十二月初八之腊八,和十二月二十四的祭灶,加上正月十五的元宵,都是传统春节的组成部分,而腊八则标志着整个辞旧迎新活动的开始。 “腊八”节的形成,是两个方面结合的产物:一是古代的“腊祭”;二是佛教文化的影响。这一节日可谓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交相融合的产物。 根据古书记载,“腊”,古时也称“蜡”或“猎”。腊(蜡或猎)是古代岁终的一种祭礼。夏朝称“嘉平”、殷商称“清祀”、周朝用“大蜡”、汉代才称“腊”。在古代农业社会,一切风俗习惯,都免不了与农业生产发生联系。农民的生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较忙的,只有在冬藏之季较空闲。 所以,人们通常在收成之后的年底,组织起来去野外猎取禽兽,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以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祈求来年避开厄运,驱除不祥,家人平安、吉祥,这便是“腊祭”也叫“猎祭”。因此,人们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就来源于年终祈福,答谢神鬼。 腊八节的养生秘诀 一、腊八撒一欢儿 没病又没灾儿 有人说腊八几乎没吃过腊八粥,也没吃过腊八蒜,更不会吃什么黏食,而是到户外风风火火地玩半天。儿时,每到腊八这一天,他的奶奶都会一拍他的屁股,说一声:“今日腊八,到外头玩儿去吧!”然后,他就和小伙伴们到外面撒欢儿半天。 小伙伴们在一起追着跑,玩警察抓小偷,根本感觉不到冷。这样的日子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初中二年级。所以在他的记忆中,痛痛快快玩一场是腊八节的标签。对此,有一句老话儿进行了诠释:“腊八撒一欢儿,没病又没灾儿。” 冬季让孩子从事适当的户外体育锻炼对提高其耐寒力和免疫力都非常有帮助。这是“若让小儿安,需带三分饥和寒”的体现。所以,让孩子在做好保暖的前提下于腊八前后到户外多加锻炼,虽然谈不上是什么习俗,但是却有着明确的健身意义。 二、冬吃腊八蒜 防感染防血栓 中国还有吃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是将大蒜泡在醋中一段时间后得来的。它颜色翠绿,十分美观,而且味道独到,可以当做小菜或者佐料。 人们在冬天吃大蒜有很多好处。首先,大蒜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因为天气寒冷而造成的气血运行不畅的问题。另外,大蒜有杀菌的功能,对预防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感染有明显效果。另外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每人平均每日吃生蒜 20 克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