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的最后几天,...”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4 年的最后几天,安阳掘墓于西高穴,迫不及待作出重大宣布发现曹操墓。中科院考古所虽称初步认定,并非最终结论,仍然激起一片质疑之声。 曹操墓原本是明确的。曹操去世前两年就为自己准备了归宿: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三国志》)公元 220 年,曹操死于洛阳,即葬于此地(魏称高陵,亦称西陵)。几十年后,时任西晋著作郎的陆机,游乎秘阁,而见魏武帝遗令,他披露了曹操遗令的部分内容: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遗令的发现,进一步明确了曹操墓的具体方位。晚唐的李吉甫写道:西门豹祠在县西十五里,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元和郡县志》)进一步标明了操墓的确切位置。 高陵是如何变成疑冢的呢?我以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意识形态的干扰。七十二疑冢的最早说法见于王安石的《将次相州》诗,其中有: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八九丘者,七十二冢也,就是对操墓难以确认的描述和评议。王诗只是疑冢说的滥觞,曹操疑冢的说法大约到南宋初期才广为流传。 疑冢说起于宋代,与正统论的泛起不无关系。宋代的士大夫为了论证赵宋政权的合法性,曾就正统论进行过激烈论争。曹魏是正统的观点被司马光所认同,并体现在《资治通鉴》的编纂之中。然而,这一观点在南宋却引起争议。南宋朝廷蜷缩东南一隅,势同三国时的东吴,占领北方大片土地的金政权,如同当年的曹魏。如此一来,在舆情上,帝魏寇蜀逐渐为帝蜀寇魏所取代,陈寿笔下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竟然成了篡汉的奸雄,狡诈的奸臣,连带其高陵也就成了疑冢。疑冢说的代表人物当属范成大,他写诗说: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七十二冢》)南宋时,不仅疑冢诗所在多有,疑冢词也俯拾即是。 那么,这疑冢又是如何变成高陵的呢?西高穴的发掘,不仅迅速认定流传了几个世纪的疑冢说只是民间传说,而且迅速认定证据不全的西高穴为曹操高陵,而参加其中的不仅有考古专家,也有政府官员。西高穴墓刚挖开,就有学者预言,开发曹操墓,每年至少能带来 4.2 亿元的经济效益。在疑冢迅即变为高陵的过程中,没有看到确凿的考古证据,没有看到严谨的科学论证,人们看到的是曹操的高知名度所潜在的经济利益的强大诱因。 考古总要通过田野调查挖掘,找到一些早期人类活动的遗物、遗迹,来讨论和探求古人生活的状态与环境。在这里,需要的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