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 25课《咏华山》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慧,有才华。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会“间、岁”两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对课文第二自然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规律。教学中采纳以下方法: 1、情境教学法。用画面呈现华山的景色,用语言描绘登山的真情实感,用音乐渲染寇准“咏华山”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从而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比,体会古诗的意思。另一方面,《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此,在教学中创设了让学生动脑找一找“华山的景色”,动手贴一贴“华山的景色”,动口读一读“华山的诗”等学生乐于接受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成功的欢乐。 2、朗读感悟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育语感,受到感情的熏陶。在教学中,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媒体创设,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舞学生读书、发现。并注重朗读训练的方式方法,如竞赛读、表演读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激情,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情境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课一开始,我先跟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紧接着我说“华山可是一座很有名的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顿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上的气氛也轻松愉快。 二、品读感悟,入情入境 (一)第二自然段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学习重点,也是难点。学习本段,既要让学生领悟本段的文,又要让学生把诗和文联系起来,借文悟诗。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这一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