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孙子兵法》中的道家智慧

《孙子兵法》中的道家智慧_第1页
1/3
《孙子兵法》中的道家智慧_第2页
2/3
《孙子兵法》中的道家智慧_第3页
3/3
《孙子兵法》中的道家智慧 《孙子兵法》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千百年来享有盛誉,被称为兵家圣典。其思想体系之博大精深固不待言,而放眼古今中外军事斗争之成败,无一不与其言相符相合。兵法十三篇独具匠心的提出了许多观点,不仅有益于当时,亦是万世不易之法则。同样,十三篇中一些兵家常用名词术语的产生,以及它们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也为后世的言兵者们所继承下来,并成为中华兵学的独特之处。例如:先后、主客、奇正、虚实等等。这些名词术语的产生和进展,不仅推动了中华兵学的进步,同时也与其他诸子学说产生了共鸣,它们的产生既是对往古军事作战成果的讨论总结,更是直接来源于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最高峰道家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提出了一个观点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他指出了世间万物都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性质,这是其矛盾之处。然而这两者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存在,这种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对立统一性。在《道德经》的第四十章,老子更是进一步的.提出反者道之动这一概念,告诉我们对立的双方都遵循着相互推动、彼此转化这一规律,深刻的指出了事物进展的内在动力及其方向。道家的这种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称之为万物负阴而抱阳,而用《易系辞上》的一句话加以总结,即一阴一阳之谓道。假如我们用阴阳作为宇宙间两种力量的代表,那么《孙子兵法》中所提到的那些名词术语,都可以统归于这一概念之下。例如: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生为阳,死为阴。先为阳,后为阴。形为阳,势为阴。攻为阳,守为阴。客为阳,主为阴。正为阳,奇为阴。实为阳,虚为阴。 由上可见,兵法十三篇中的这些术语,皆由阴阳二字引申而来,而其哲学思想之来源,则毫无疑问是直承道家之体系。《孙子兵法势篇》所言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又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是将《道德经》中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以兵家的术语加以发挥,其思想脉络的传承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至于《虚实篇》中最经典的那一段兵形象水的论述,更像是以兵家思想把《道德经》上善若水中的事善能、动善时单独提出并加以阐释,给予其兵法上的特定内涵。笔者以为,自古兵书战策千经万论,总不出阴阳二字,此为兵法之枢机。如此看来,又岂独兵法?诸子百家之学,又何出阴阳二字?则道家之学所以被称为综罗百代、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孙子兵法》中的道家智慧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