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气概。 (重点) 2、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并了解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重点) 3、品味文章意蕴内涵,发表自己的见解。 (难点)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课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以及对舞蹈动作、声音的描写,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让学生读出气概即可。 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中实现。所以,所有的教学环节设计都以让学生看、听、读、说等实践活动为核心,并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合作沟通让个体的片面的认识趋于完整。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至三遍,了解课文大意,写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疑问,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手法。 一、导入新课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是劲!今日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概,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 (多媒体投影:课题、有关安塞腰鼓的文字介绍和几幅图片) 二、编写问题,检查预习 课前,要求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至三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了检验预习效果,请大家浏览课文,快速地画出表现安塞腰鼓场面特点的语句和表现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句子。此外,大家有什么疑问可提出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三、听录音,感受文中激情 有人说,安塞腰鼓能使空气燃烧。是啊,就像空气中原来包含着氧气一样,人的心中原来就蕴藏着激情,蕴藏着力量,一旦遇到火种,便会不可阻遏地燃烧起来。那么,就让《安塞腰鼓》在我们课堂上也燃烧一回吧! (播放 5~13 自然段录音,以激发学生激情,然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体味句式修辞的表达作用 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激荡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为什么会这么有气概?你能否从文章的语言材料中找一点依据? 学生讨论沟通,老师总结,明确:文中用了不少排比和反复,以增强文章的气概和情感,且手法多变。(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