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中的叠字的运用 《春》中的叠字的运用也很有特点。全篇用叠字17处。叠字的运用,可以放慢句子的节奏,造成舒缓亲切的语气,也可以使书面语尽量向口语靠拢,使书面语更平易、自然、顺畅;更重要的是,叠字的恰当运用,可以更准确地描绘形象。如用嫩嫩的写小草的质感,用绿绿的写小草的颜色,用摹声词嗡嗡表现成千成百的蜜蜂飞舞的景象,都极生动逼真。同时读起来,还可以产生独特的韵味。试读这一句: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开头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连用四个叠字,与城里乡下两个对偶词组结合在一起,造成有规律的三组六顿,读起来自然形成欢快的调子。在两个散句之后,再次出现两个重叠词:舒活舒活、抖擞抖擞,在构词法上又有变化,由AABB式变为ABAB式,顿时产生一种运动的力感。 文章中几乎全是对称的或排比的短语、短句,而且大量地运用叠词,这种句式,结构整齐、匀称,音韵和谐、优美,节奏轻快、活泼,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用短语、短句表情达意,是汉语的传统,也是汉语的优点。古人作文多用短语短句,很少有用长句子的。用短语、短句,语意显豁,节奏明快,读起来遒劲有力。本文很好地继承了汉语的这一传统,用的多是短语、短句,最长的一句不超过15字,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最短的只有二三字,坐着、躺着、园子里、田野里等,大多数是在10个字以内的短句子。 汉语多是双音节词,词语由两个或四个音节结合起来,我们说话写文章,只用单音节词的时候是极少的。但是假如只用双音节词,又会单调、呆板。注意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交替运用,才能使音节匀称,又富于变化。文章中很多四字句,有的是一二一句式,如打两个滚;有的是二一一句式,如红的像火。其它句子也多是四字句式的增删和改造。这就形成了流畅、明快的节奏,和谐而错落有致的音节。作者在注意调配词语的同时,还运用了口语的节奏,把长句子化为短句子。有的是把句子中的并列词组提出来,拆为两个句子,如:园子里,田野里,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我们也可以说园子里和田野里,有的是功夫和希望,但试想,假如我们说:园子里和田野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小草,意思虽也不差,但节奏和韵味与原文比,就差多了。 至于词序的变动,更有一种奇异的艺术力量。试读读这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按常规的词序应该是嫩嫩的,绿绿的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