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课后反思 这堂《杨氏之子》是人教版第10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是语言的艺术专题。这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备课时鄢老师认真阅读了五年级下册的教材说明,了解了教材的结构、特点、目标以及各单元的编排情况,对语言的艺术这个单元更是进行了深钻,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作好了充分准备才开始写教案,修改了许多次后终于定下了今日这个教案。我认为这堂课上下来有这几个方面做得好: 一、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鄢老师不但认真分析教材,而且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学情。在这堂课上进行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指导。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能够读懂文言文是一个重点,这里指孩子能用白话文翻译文言文,是第一层次的理解。但是孩子们有学习古诗的基础,他们知道怎样翻译古诗,所以虽然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是我在设计的时候还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沟通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孩子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二、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孩子特别喜爱合作学习,喜爱和同学沟通,在沟通中相互启发。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例如,我在本课中有三次合作学习,一次同桌合作,两次四人小组合作。在用白话文翻译古文的环节采纳同桌合作,在合作中共同解决了一些疑问。在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先是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里沟通自己的见解,我走进小组听他们的沟通,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小组沟通的氛围很好,虽然很多孩子的想法没有在全班沟通,但是他们在小组里都发表了看法。在沟通编写的资料的时候,孩子们的沟通更加热烈,因为他们的编写基本都不一样,有了这样的合作沟通,孩子获得信息就增加了许多,课堂的容量就增加了。合作学习的前提是自主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是为独立学习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整个学习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当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的时候,他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教学设计条理清楚、层层深化紧扣单元主题 让孩子就文中的两句对话就体会语言的艺术的确很难。为了把这个主题深化下去,我在开课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