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游褒禅山记》读后-

《游褒禅山记》读后-_第1页
1/10
《游褒禅山记》读后-_第2页
2/10
《游褒禅山记》读后-_第3页
3/10
《游褒禅山记》读后 《游褒禅山记》读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是一篇名文,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语文》第一册也选了,自然是因为它因事见理之理,对我们现在还有教育意义。为了受教育,读文章无妨断章取义;至于评价文章,就要兼考虑义理之外的其他方面。最近我把这篇文章又读了一遍,对于有些问题,如写法究竟好在哪里,记游而大发议论合适不合适等等,有些粗浅的想法,写出来供研讨此文的人参考。 此文的受人重视,主要在于它宣扬了无论是求学问还是建功立业,都要勇往直前,求登峰造极,得其究竟,而不畏难苟安,人云亦云,半途而废。这个道理之为正确,重要,显而易见,因而说这方面是文章的优点就不成问题。这都可以不谈。以下着重谈别的方面。 游记一类文字,辞章之美很重要。柳宗元《永州八记》是名文,很多人喜爱读,主要原因之一是辞章好。就这一点说,《游褒禅山记》就差一些。是文笔的造诣有高下吗?似乎不好这样说。辞章的高下不同,大概是出于另外的原因。可以想到的有以下几种:一,荆公此文,名曰游记,而重点是讲道理,所以不想绘影绘声地描摹景色。二,荆公好游而象是不喜爱或不惯于写游记,如文集中游记很少,一篇《鄞县经游记》也写得平平,有如记帐。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荆公行文,常常漫不经意,一挥而就。《宋史王安石传》说: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这是因为他才大,志大,不惯于在文字的雕琢上多下工夫(自然不是篇篇如此,因为还有修润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传说)。这样,日子长了,大醇小疵也就在所难免。如他的《钟山绝句二首》里有一句,一鸟不鸣山更幽,与流传的王籍名句鸟鸣山更幽相比,不但语拙,意思也难通。又如他著《字说》,灵机一动,专以会意解释字义,苏东坡同他开玩笑,问坡字何义,他说:坡者,土之皮。苏东坡说:然则滑者,水之骨乎?即以这篇《游褒禅山记》而论,如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也写得颇为缠夹,既然已经漫灭,为什么其为文犹可识呢?象这类地方,都失之胆大而心不细,我们也不必为贤者讳。不过无论如何,这总是小疵,我们读古人作品,不妨舍小疵而取其大醇。大醇为何?我个人以为,是文如其人。王荆公是大政治家,为救国救民而变法,大气磅礴,百折不挠,至于传说的不拘日常小节,如少洗脸,不更衣,须上生虱等,也许正是值得称赏的吧? 辞章之外,读《游褒禅山记》时会想到的一个问题是,记游而大发议论,这种写法究竟如何。古人写游记,常用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单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游褒禅山记》读后-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