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上完《翠鸟》一课感受颇深,但归纳起来,大致可概括为长文短教,主次分明;创设情景,内花表达;注重积累,多中求佳具体表现在: 1、注重词语的积累比较: 刚开始上课,我就问学生:刚才听老师讲课时,我发现同学们特别喜爱翠鸟,你最喜爱它什么呀?当学生说道羽毛鲜艳时,我又问谁还喜爱它羽毛颜色?你还能换个词形容形容吗?学生有的说好看、有的说美丽、有的说五颜六色、有的说色彩斑斓、有的说五光十色、有的说光彩夺目我又说:你们的词汇真丰富。那书中用的是哪个词?(板书:羽毛鲜艳)这么多词,作者为什么要用鲜艳呢?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使学生知道哪些词可以形容翠鸟羽毛颜色的美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积累了词语,而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发散中,注重比较,寻求最佳。这也就是赵景瑞老师说的在求同中求异,求异中求佳。 2、注重结构上的详略安排: 《翠鸟》一课内容有三方面:一是样子、二是捕鱼、三是住处。而这三方面内容中样子和捕鱼又是重点,样子和捕鱼相比,翠鸟的样子又是重中之重。它不仅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全文的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翠鸟羽毛颜色十分鲜艳?好,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翠鸟的颜色十分鲜艳 部位 特点 头部 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⑴ 你能不能对比你所画的句子填上这表格?试试。 ⑵ 谁来读读你所填的内容?大家看看他填的和你填的一样吗? ⑶ 有和他不一样的吗?现在出现了两个答案,到底谁的对呢,谁来说一说? ⑷ 你们都和他填的一样吗?(每一部分的颜色各有特点,在颜色上点红点)很好,你们找的真准那。读读你的表格,你看你还能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句子、填表、读表,明确了课文的写法:先总写了翠鸟羽毛非常毛鲜艳,然后根据顺序又分写了头部、背部、腹部三部分羽毛颜色,每一部分都是抓住各自的特点围绕颜色鲜艳来写的。不仅如此还注重激发学生情感,通过比较句子、朗读句子使学生懂得翠鸟的头部还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部羽毛还像浅绿色外衣,腹部羽毛还像赤褐色衬衫,翠鸟的颜色真是太美了。而这些都是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这样使知识得到内化,使喜爱翠鸟之情得以充分表达。 在设计翠鸟捕鱼和住处时,我采纳了略处理的方法。捕鱼处安排了向在座的各位老师介绍自己的捕鱼本领。主要考虑应用在座各位老师的现场资源,使学生了解一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