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注重读中理解,朗读感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从小培育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 设计特色: 重点词句,主动进展,积极思考,进行探究性教学。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认读生字,并重点指导书写生字附、派。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小结。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 导:列宁想和养蜂人交谈什么事,他为什么这一回要亲自去?找到蜂人了吗?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并说明原因,列宁为什么亲自去找养蜂人?(两个原因) 2、理解常常、常常 出示句子:两个带点词意思一样吗? A、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B、常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导: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找到了吗?是怎样找到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自读自悟) 1、带着问题,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三段,并用划线画出有关词句。 (一边走一看,看见:花丛,蜜蜂、园子、小房子) 同桌,小组讨论并纠正。 2、老师巡视,加入讨论并纠正。 3、小组再用你喜爱的方式朗读第三段并由组员回答:老师板书:花丛,蜜蜂、园子、小房子) 注意发现:花丛中的蜜蜂 认真观察:蜜蜂园子小房子 分析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相互 作出推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就是要找的养蜂人。 4、再由几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读,齐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理解:附近,果然两个词语的意思。 5、听伴音朗读,学生戴头饰表演(实践活动) (明确主次角色:听看画;老师巡视) 6、学生展示:画线路图,并口头说一说:列宁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了养蜂人。 老师板书:画简笔图。 7、小结:列宁由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终于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了养蜂人。 老师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导:列宁找到养蜂人,他们见面后是怎么样的?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看想。图上画着谁?他们的表情怎样?会说些什么话? 生回答: 2、课文是怎样写的,我们齐读、、、、、、 生读;养蜂人的话。 导: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生接着读列宁说的话。重读向导领并理解 3、同桌对读,分角色读,并口头交际。(续编故事) 五、归纳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