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西江月》运用的艺术手段-

《西江月》运用的艺术手段-_第1页
1/5
《西江月》运用的艺术手段-_第2页
2/5
《西江月》运用的艺术手段-_第3页
3/5
《西江月》运用的艺术手段 这幅江南山村月夜图,作者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段来表现的呢? 首先在词调的选择上,作者选用了易于表现活泼欢快情绪的小令《西江月》。 《西江月》词,为双调,五十字,上下阕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这首《西江月》的蝉年前边四字都在平声先韵内,而结句的片见两字虽属仄声,但在词韵中也属同部。这样平仄韵同部互协,可以增加词的声情之美,而这两个仄韵字都安排在上下阕的结句上,声调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词更显得和谐有力。 《西江月》每句字数大致整齐,为六、六、七、六句式。上下阕开头两个六字句,易于对偶。这首《西江月》上下阕开头两句对偶都很工稳。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别枝的解释问题。据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是释别为离开,这里又有两种细微的不同说法,一是说月光离别了树枝,一是说乌鹊离开枝头;第二种是释别枝为斜出的树枝;第三种是释别枝为另一枝。我认为第三种解释是比较好的。因为明月两句对仗十分工稳。明月对清风,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惊鹊对鸣蝉,惊鸣都是动词,而且都有使动的意思,鹊蝉皆属能飞善鸣的动物;别枝对半夜,枝夜都是名词,半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别亦应是形容词,若作动词,则与半夜不对偶。再说,词的下阕开头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对名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对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够设想,精通词学的辛弃疾会在同一首词的对偶处出现不对偶的现象呢?其实,这里的别枝,与唐代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诗之蝉曳残声过别枝中的别枝是一个意思。苏轼的月明惊鹊未安枝(见《次韵蒋颖叔》《杭州牡丹》两诗),周邦彦的月皎惊乌栖不定(《蝶恋花早行》),说的也是明月使鹊惊起,不能安栖,意境也是相同的。 其次,是作者采纳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 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原都是无情物,而惊鹊、鸣蝉、青蛙,自然也不会有人的感情。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对于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来说,他所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服、欢欣鼓舞的。整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作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快情绪。 词的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静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都是为了突出说丰年三字。上阕对面的渲染,已形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西江月》运用的艺术手段-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