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赏析 下面我我为大家整理发布一篇初中很重要的文言文《醉翁亭记》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 环滁(1)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山行(4)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5)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7),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8)。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9)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10)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2),云归而岩穴暝(1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4)。野芳发而幽香(15),佳木秀而繁阴(16),风霜高洁(17),水落而石出(18)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1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20)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21),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2),山肴野蔌(23),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4);射者中(25),奕(26)者胜,觥筹交错(27),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28)白发,颓然(29)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30)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31),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33)欧阳修也。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永丰县)人。4 岁丧父。母贤淑,留下画荻教子的美谈。 欧阳修于 1030 年(天圣八年)中进士,同年 5 月任西京国守推官,掌管文书,此后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知谏院、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 1071 年(熙宁四年)告老退居颍州,次年 9 月 22 日(八月初八日)去世。 欧阳修从维护宋统治出发,提出过许多新建议。但他最杰出的贡献在于文学和史学方面。他领导了北来的诗文革新运动,主张明道、致用、尚朴重散,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成就。 除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外,著有《居士集》、《居士外集》、《六一诗话》等。 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他担任主考官时的进土苏轼、苏辙、曾巩及经他推举而居高位的王安石、苏洵等均为名列唐宋人大家的文人。 [注释] (1)环:环绕。滁(ch 除):指滁州城,今安徽省滁县。 (2)林壑(h 贺):树林和山谷。 (3)望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