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雪》对比赏析 莫泊桑(18501893),19 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小说家,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 鲁迅(18811936),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两位作者都先后写过一篇以雪为题材的精致散文,都表达了对美好的新生活的渴望之情。真是两样雪景一样情啊!其大师的艺术手法在文坛上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巧用象征富得意莫泊桑的《雪色》写于 19 世纪末。文章极力描绘雪夜的凄冷,生动地描绘了一幅 19 世纪末期法国农村雪后初霁的景色图,一幅当时满月死一般沉寂的社会风景画。文章结尾作者借小鸟的希望点明之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对社会复革的热切企盼。对新生活的强烈渴望。给凄凉的寒色点亮了温暖的火光,希望漫漫未失的长夜早到尽头,换来一个充满希望之光的黎明。而鲁迅的《雪》写于 1925 年 1 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鲁迅先后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江南和的雪景的对比描写,赞美了飞雪追求自由和坚韧斗争的精神,表达了小作者对冷酷黑暗的社会观赏的强烈不满的无比愤思的感情,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黑暗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情怀。 观察细致有特征两篇文章都表现了大师离远的艺术表现力。他们观察事物都非常细致,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莫泊桑的《雪夜》极力渲染万籍俱寂,了无生气的凄凉气氛。大千世界仿佛凝固了;旷野畴,革和游峰蝶陈,都无可寻,连星星也感激这寒夜的落寞,小鸟也恐怖颤粟,备受煎熬。鲁迅的《雪》则抓住江南雪花滋润美艳、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的皮肤,江南寻野充满青春们活力和的寻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的特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雪野与北方雪野的独特景色。 烘托渲染绘奇景两位大师都极善于运和烘托渲染的手法来描绘奇特们雪景。《雪夜》用狗吠和像鬼影、白骨的老树,像水晶似的冰棱,小鸟的感觉等来烘托渲染,突出了寒夜的悲凉、凄清和死一般的沉寂。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而《雪》则将记忆中清新明朗,瑰丽多冷,富有春意,给人以无限情趣的江南雪野与空旷萧琵,一片荒凉、使人伤感冷酷落寞,令人窒息的北方雪野的不同景象,而且生动地突出了美好事物和冷酷现实之间强烈的矛盾,从而含蓄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怀念和对新生活的强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