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 12 归有光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表现深挚的感情。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板书课题:项脊轩志归有光(有着重号的要板书,下同) 要求学生看注解①,老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154)考中举人。以后参加八次会试,都没有考中。后来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的安亭江边,教书授徒达二十余年之久。到了嘉靖四十四年(156)才考中进土,任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知县。隆庆四年(15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 归有光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二)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参看注释精读课文(可以默读,也可以出声读;可以与前后同学交头接耳,也可以拿着课本向老师请教;更欢迎把不能解释的词语和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去)。 (三)老师范读。 要求以舒缓的语调,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读后让学生齐读一篇。 (四)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课文共四段,分为两部分。第1段是第一部分,第2、3、4段是第二部分。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读后提问: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 要求明确:①写项脊轩的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容,容纳;②接着写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③写破漏:“尘泥渗确,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④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老师点拨:这样写,形象而具体,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