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实录及教后记 (黑板左边画着马圈,没有马,马槽空空,圈右边写了一竖行字: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师:(指着那幅画)这画画的是什么? 生:马圈。 师:这里明明写着千里马常有,怎么马圈是空的?千里马哪儿去了?快去找出来。 (学生举起事先画好的马,老师请三位同学去找千里马,一生找来了几匹马。) 师:果然是千里马。你真是伯乐啊!这些马能遇上你真是太幸运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呀!(把马贴在马圈里)。 (另两生没找出马来) 生:老师,没有好马。 师:(从该生旁拿出一匹马)这不是好马吗?真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稍停)你们听说过这句话吗?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说这句话? 生:有本事的人却被埋没时会说。 (老师揭示课题,并范背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老师下位巡视,回答学生的提问。) 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采纳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写了千里马的遭遇。 生:采纳了象征手法,千里马象征人才。 (板书:千里马 喻 人才) 师:齐读第一段,思考:本段哪句话写了千里马的遭遇? 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师:对千里马有其实而无其名,名不称千里。(板书:有其实──名不称)难道千里马图的就是名吗? 生:不是,没有千里之名,千里马就不会被认可,不会被重用。 生:没有名声,就得不到社会的尊重,不被礼待,就会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活着被人欺,死也默默无闻。 生:就像孔乙己一样,一生因为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所以被人打折了腿,受尽了欺凌和冷漠。 师:说得好,千里马没有千里之名,就没有地位,得不到承认,得不到尊重。 (板书:不受礼待) (老师安排学习第二段,两人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 师:这一段写了千里马的什么遭遇? 生:千里马食不饱,不能展示才能。 师:对。(板书:有其能──食不饱)食不饱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生: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师:见是什么意思? 生:显露。 师:(板书:不见才美)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生:有,王敏平常跑步最快,但那天没吃早饭,结果中午体育课上连我这个体育差生都没跑羸。 师:俗话说: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那怎么行?所以老师平常让你们多读点书,就是为了让你们吃饱。(学生及后面听课老师都笑了起来)请大家自读,背诵这一段。 师:齐读最后一段。(学生齐读) 师:哪句话是这一段话的中心句? 生:其真不知马也。 师:(板书:有其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