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最新文案 备课程大纲,使其明确掌握本调和的教学目的、每个章节的具体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等)、本课程在该专业人才培育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核心技能课,还是为实现核心技能课目标打基础的或起辅助作用的课)。今日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最新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最新文案 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1~52 页和练习十二中的第 1~2 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口算. 2.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主动猎取知识的能力. 3.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日这节数学课,我把小白兔请到我们课堂上,它有几句话要和同学们讲,请同学们注意听. 2.(电脑演示)小白兔讲话:小棒,是我们数学课堂上的好朋友.小朋友,你能根据要求迅速拿出相应数目的小棒吗?(要求学生操作.) (1)34,请拿出 34 根小棒,先拿 3 捆,再拿几根?学生摆完后出示填空:34=30+( ). (2)57,先拿 7 根,再拿多少?学生摆完后出示:57=7+( ). (3)小白兔:下面这两道题你们会做吗?请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3+40= 20+70+6=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例 1:34+2= (1)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 ① 同桌两人一边商量一边摆,并说说先摆多少根小棒,接下来再摆多少根.最后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② 学生讨论后回答(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2)假如不摆小棒,怎样想 34+2 得多少呢? ① 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边看边口述计算方法,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讲讲“悄悄话”. ② 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把 34 分成 30 和 4,先算 4+2=6,再算30+6=36). ③ 师小结:计算 34+2,应先算 4+2,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边讲边用红粉笔把 4 和 2 连起来,注明得 6;再算 30 加6 得 36. (3)想一想,练一练. 2+34=_____ 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练习: 43 + 6 = □ 3 + 55 = □ / \ │ / \ 40 □─┘□ □ □ 2.教学 34+20. (1)让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 ① 想一想:这回摆小棒的方法跟刚才一样吗? ② 指名学生上台摆一摆,说一说,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