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反之,坏习惯不仅降低学习效果,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进展。目前,我市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了解我市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寻求培育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特确定一些学校与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 时间:2024、2——5015、3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家长问卷、 观察法:随堂听课时进行观察、查看练习 3.调查内容 学生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因素。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通过问卷、课堂教学观察等多种形式,发现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与学习成绩提高密切有关的学习习惯欠缺。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高,再加上刚离开幼儿园不久,还不能立即适应小学生活。因此,一年级小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上时常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从随堂观察记录看,90%的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离开老师的教学内容。从家长反映情况来看,一年级小学生在做作业时,往往边做边玩,不够专心,80%的家长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业。 (二)仔细倾听的习惯欠缺。 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举手,有举的高高的,有站起来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终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兴奋,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未请到则垂头丧气,而不是仔细听取同伴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爱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完成作业时,往往老师读了几遍题目,但仍然有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