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信用缺失与证券博弈分析论文论文关键词: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博弃造假监管概率论文摘要:上市公司信用缺失是一个国内外证券界都存在的问题。美国的“安然”事件,中国的“银广夏”造假案即为明证。围绕其问题的监管也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试图从博弃论角度探讨,进一步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措施。上市公司业绩操纵和证券监管是证券市场上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证券市场诚信机制的基石。上市公司作为证券产品的提供者,其经营业绩对其利益极其重要。由于现行《证券法>>规定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和措施不仅是上市公司维持其上市融资资格,享有首次发行股票,配股,增发等权利的前提条件,对于支撑其二级市场股价更具有决定作用,因此上市公司有业绩操纵的巨大利益动机;现实中监管方由于未能有效预防造假而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责难,其监管力度和方式也倍受争议;同时,广阔中小投资者因为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造假而承担了极大的社会成本。因此,讨论业绩操纵是改进证券监管工作的前提。一上市公司造假与证券监管的博弈分析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由于人们理性的有限性、证券交易的不确定性、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因素的存在,致使失信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必定发生。上市公司造假,就是国内外证券都存在的信用缺失的问题。美国的安然事件,中国的“银广夏”造假事件即是信用缺失的突出案例。那么必须从哪个角度入手,避开信用缺失呢?笔者以为对上市公司信用缺失的博弈分析,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启示。(一)基本模型假设:1 上市公司有绩优(G)和绩差(B)两种类型,公布好报表(H)和差报表(L)是其管理部’I’7 选择的结果。现实中存在上市公司与审计部门合谋的可能性。2 监管是有成本的。仔细监管可以识破造假。监管方能推断得出编好报表同时又是绩优公司的概率。3 好报表给上市公司的好处为 V1(如配股,优惠政策,监管较松),差报表不给公司带来价值,绩差公司业绩操纵成本为C1,查处一次的平均成本为 C2,查处一次受到奖励的价值为V2 , 查 处 不 利 使 监 管 方 名 誉 受 损 的 负 价 值 为 一V3oV1>V2V3>C1>C2 均大于 Oo4 以 P,1-P 代表公司绩差、绩优的概率,以 Q.1-Q 代表好报表和差报表的概率,F 与此同时1-F 为证监部抽查和不抽查业绩操纵的概率。结合国内证券市场的进展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上述假设适用于分析国内证券市场现状。(二)分析业绩造假的可能性。本模型是信号传递博奕模型,推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