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及《赤壁赋》教学经验如何将文言文阅读从字词落实走向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与发掘是每个高中语文老师长期以来探求的问题。自己通过对前后《赤壁赋》的讲解是对这一问题的尝试,发现有些方法还是可行的:1、合作学习法: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自我预习的基础上互相就文章的字词质疑、释疑,教师只需对一些过难的字句进行必要的解释。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所以我们教师千万不要小觑学生的学习潜能,只要对他们提出一定要求,让他们掌握一定方法,他们就可以学得更好更高效。对于书下有着详尽解释的文言文,确实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时间由老师逐字逐句串讲或者是让学生站起来一人一句翻译。学生之所以觉得上文言文枯燥想睡觉是因为他们觉得授课方式单调。而分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程度好的同学可以临时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于是一些简单的字词问题就可以由学生自行解答了,至于大家都不理解的字句则由老师来讲解回答,这也正是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2、充分利用信息科技与校内的图书资源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老师”一词的外延很广,字典、电脑、图书馆都是学生的好老师,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加深对课文的全面理解。一方面可以节省课堂上老师介绍的时间,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动手查来的资料会有特别深的印象。当然这些资料的范围可以由老师提供,在指导下查阅资料才能避免盲目与无效。“知人论世”是读懂文章的必要方法,所以让学生掌握好这把钥匙是尤为重要的。3、诵读法:当字词句落实完后,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朗读来加深对于课文的印象。无论是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证明朗读比默读更能有效地刺激大脑皮层,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感。一个学生对一篇文言文理解到什么程度是可以从他能否在节奏和语调上读好这篇文言文中看出的。如果学生有较好的语感那么语文学习的能力自然也就上去了。4、讨论点拨法:在课堂上可以用此法着重解决作品的思想意义甚至文化内涵等较深层次的问题。前提是教师要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精心设计问题。金圣叹对于《前赤壁赋》的点评可谓是既道出二赋之间的关系也点明了二赋之间的不同。苏轼在同一年的秋冬季先后两次游览同一个地方,其间的心情也必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前赤壁赋》中作者通过主客间问答的形式自解其愁,体现了一种面对挫折时的旷达之思而这份旷达到了《后赤壁赋》中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