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项脊轩志悠然亭记归有光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入闽、越之陕阻,兹山何啻泰山之县石?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1.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昆山(今 江苏昆山)人。9 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3 5 岁)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2.写作背景归有光 19 岁时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本文前半部分写在考试成功之前,充满着重振家业的使命感。按常理推测,以归有光如此出色的才华,应该得到命运之神的青睐,但他 19岁以后一直科举失利,其间又经历了不少人生波折,如他 23 岁与魏氏结婚,次年长女出生,27 岁时魏氏去世,后续娶王氏。后直到归有光 35 岁才中举。因此,本文至少包含了归有光内心三个方面的伤痛:①家道中兴的重负;②幼年丧母和早年丧妻之痛;③科举之途的焦虑。1.注音(1)渗漉 lù 冥然 mín ɡ 长号 háo 栏楯 shǔn老妪 yù 修葺 qì先妣 bǐ 呱呱而泣 ɡ ū 偃仰 yǎn 以手阖门 hé象笏 hù 迨 dài扃牖 j iōn ɡ _yǒu 枇杷 pí_pá(2)辟 栖2.通假字(1)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2)以手阖门(阖通合,关闭)3.解释词义(1)西(2)归(3)得(4)为(5)先(6)过(7)当(8)是(9)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