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第一课时 《雨巷》【学习目标】1、背诵本诗;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3、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重点把握象征、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学法指导】1、朗诵课文、整体感知,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把重点字的注音批注在字里行间;2、反复诵读,抓住主要意象,理解诗歌含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1925 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8 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2、表现手法简介象征: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复沓:又叫复叠、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诗经》章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 意 重复某个词语 或 句子 ,分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3、根据字音写汉字huáng wǎn chóu liáo huáng wǎn彷( ) 凄( ) ( )怅 寂( ) 惊( ) ( )惜4、解释词语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寂寥:寂静,空旷。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颓圮:坍塌,毁坏。【问题模块】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明确:《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静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