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日朵雪峰之侧1.分析诗歌意象理解作者的思考。2.体会诗歌语言的雄浑、高亢、阳刚和大气。3.赏析诗歌新奇而充满刺激的美学效果。语言建构与运用:围绕题目,以其为中心寻找相关的话语、形象,重点感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蕴藉含蓄,重视内心的发掘。审美鉴赏与创造:诗歌以连绵不断的新颖意象表达蕴藉含蓄的意念,理解诗中通过气氛的渲染,构成一幅幅想象的图景。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阅读来分析诗中幻想与现实相互渗透、理性与感性相融合的特点。1.把握诗歌语言的质感、透明而饱满的特点。2.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中国新诗史上的一座高峰——昌耀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1957 年被打成“右派”,历尽坎坷,1979 年冤案平反后重返文坛。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其新边塞诗歌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他历来被人们看作中国新诗史上的一座高峰。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昌耀的诗》《昌耀诗文总集》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等。背景介绍中国的 1962 年是一个渐趋冷寂和沉闷的时段。写下过早期长诗《凶年逸稿》的昌耀因为已经提前冷寂和沉闷了,所以此时得以在其中掺入理智和清醒,用以观照和揣度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昌耀的所有诗作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其根本和落脚点最终都在诗歌主体本身。就这首短诗而言,他一方面在观照和揣度外在的年段(当然他自己正置身其中),另一方面,他又以此为通道走入了自己的内里世界,观照和揣度自己的心理时空。对于昌耀写于 1962 年 8 月的具有鲜明整体象征特色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可以按照“由外而内”的次序得出两种相互衔接、彼此相关的阐释和解读。1.结合背景分析“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2.作者 “小心翼翼探出前额”之后到了什么呢?(用原诗句作答)3.诗人用哪些诗句表达内心的信念?(用原诗句作答)4.诗人面对眼前景作了什么假想?(用原诗句作答)5.诗中出现的“雄鹰或雪豹”“蜘蛛”意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作用是什么?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