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案学习目标:1、在阅读前文的基础上积累并梳理有关新闻的知识;2、通过阅读与品味语言,触摸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情感;3、了解并学习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理解,分析鉴赏的基本方法;4、准确解读文本,对文本的写作特色和情感态度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5、通过本课的学习,铭记历史,反省人性,完善自我,珍爱和平。 学习重点:1、 品味语言,触摸情感;2、 对文本的写作特色和情感态度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3、 了解并学习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理解,分析鉴赏的基本方法。 学习难点:对文中句段深意的准确理解与思考探究;对文本的写作特色和情感态度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 学习方法:1、阅读、思考、发现、探究、论辩;2、教师引导、小组交流和班级讨论。 学习环节:一、阅读文本,温故知新。1、结合初中所学“新闻二则”和前文《别了,“不列颠尼亚”》,积累、梳理有关新闻的五要素、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的结构特点(倒金字塔结构)等有关新闻文体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及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2、画出本文阅读中遇到的疑难点并在小组相互交流。 二、阅读补充材料。1、《导学大课堂》P-54 的“文学文化常识”(消息、奥斯维辛、罗森塔尔)。2、有关本文的写作背景: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的 1958 年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3、普利策奖颁奖委员会给罗 森塔尔的颁奖词:《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即记者在新闻的写作中毫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写法)的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上不朽的名篇。4、有关新闻报道的基本知识。⑴ 新闻:也叫新闻报道,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1指消息。⑵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可读性)。⑶ 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另一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⑷ 新闻的基本结构: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