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学案_第1页
1/8
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学案_第2页
2/8
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学案_第3页
3/8
5 苏轼词两首望江南·春未老苏 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鉴赏: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即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1.注音淘尽(táo) 还酹江月(lèi)狼狈(bèi) 萧瑟(sè)一蓑烟雨(suō) 2.写对字形 1◎写法归纳(1)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作者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两首词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2)烘托和映衬。《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形势,虚景则是火烧曹营,二者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3)隐喻寄托。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隐喻寄托着苏轼遭贬后泰然自若的情绪;“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隐喻寄托着作者历经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的社会人生感受。但不能说这些都是比喻。应该说,隐喻寄托具有更多的象征意味,不过,这种象征意味是若即若离、隐约而含蓄的,而词的意境美也就更多地体现在这种若即若离的朦胧之中。(4)以小寓大,言外无穷。《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这都是即景生情、以小见大。而且这个“大”是难以穷尽的:不仅有风雨、吟啸、竹杖、芒鞋、寒风、酒醒、斜阳、晚照这一系列历历在目的自然真景,还有苏轼仕途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5 苏轼词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