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学习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精神心得体会(11 篇)1.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的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努力开创广西文艺繁荣发展新局面。2.文学艺术的生命在于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文艺作品要有灵魂,就必须和人民结合。人民是文艺的生命和根本,也是文艺的希望和前途。因此,作家、艺术家要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火热的生活中汲取丰富营养。在信息化的今天,再丰富、再精彩的微博、微信也代替不了自己的眼睛,代替不了亲身的体验、观察和思考。只有深入2/7第一现场,深入基层一线,才能看到真实的场景,捕捉到生动的情节和细节。一年多来,我走出书斋、走出单位、走进乡村,深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黄金镇寺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亲身参与了精准扶贫的每一项工作,深刻感受到扶贫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激发起创作灵感。今后,我将更加扎实地深入生活第一线,用心用情去体验人民群众的心声,努力做一名“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文艺工作者。3.创新,一直是文艺创作的难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正在考验着我们的创作智慧。如果我们把创作当作一件容易的事,那生活就会嘲笑我们。所以,创作者不可懈怠,不仅要在写作方法上创新,也要在思想上创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也是治疗同质化写作、格式化写作的灵丹妙药。4.文学创作历来就是推陈出新的事业,崇尚大胆探索,提倡原创能力。时代在变化,文学也在改变,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讲好中国故事,要在观念、方法、选材、角度、形式、传播等方面与时俱进,让读者认同接受。我于今年出版的长3/7篇小说《风暴预警期》就力求在表现形式、结构和题材上有所创新,力求与众不同。探索无止境,作家要坚持文学理想,敢于走独特的艺术之路,不媚俗,不人云亦云。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在提高原创能力上下功夫,把中国故事讲好,努力并将创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