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一、问题提出学习心理是人们尤其是学生群体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类型、认知理论、信息加工、学习迁移等。笔者于20XX 年 3 月 6 月对黄骅市吕桥镇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讨论,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理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调研内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造成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的成因及对策。调研方法: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吕桥中学进行,共发问卷 2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188 份。二、调研结果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1、教育价值观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仅有 4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29%的学生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老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有用价值紧密相关。3.学习需求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 52%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同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政治、历史、英语等学科对自己日后的生活帮助不大,更希望学习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的科目。调查中还发现 41%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由此可以看出,老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4.学习目的三、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1.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养教育的影响素养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4.家庭教育的影响当前,农村初中生大多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